秋林里道斯品牌故事

首页标题    品牌故事    秋林里道斯品牌故事

秋林里道斯品牌故事

提起哈尔滨,人们除了冰雪,第一反应就是里道斯红肠。历经118年风雨的秋林里道斯见证了哈尔滨这座城市的变迁,伴随着哈尔滨一起繁荣发展,书写了一段商业传奇。

 

品牌缘起

红肠起源于东欧立陶宛,后广为传播至欧洲其他国家,尤其是俄罗斯。由于俄罗斯濒临波罗地海,气候比较湿润,不便于风干。为了加速香肠的风干,当地人用阔叶木的木屑熏烤制作好的香肠。木材燃烧过程产成一种富含羰基的混合气体,可大量杀伤微生物,大大延长了其保质期,久而久之形成了这种有熏烤芳香的香肠,受到大部分人的喜爱。

1898年中东铁路修建后,大批俄国及欧洲侨民移居哈尔滨。1900年夏日的一个晴朗早晨,从莫斯科开来的一列火车,徐徐驶入当时的松花江火车站(后来的哈尔滨火车站)。人群中,有一个俄罗斯商人叫伊万·雅阔列维奇·秋林。他来到哈尔滨创建了著名的秋林洋行,并发展成为当时东北地区经济实力雄厚的外国工商联合企业。1909年3月,伊·雅·秋林为适应众多欧洲侨民的口味,在道里西商务街(现上游街)建立了秋林灌肠庄,生产立陶宛风味的香肠,因香肠呈枣红色,故又称红肠,更因产地在哈尔滨,更多人叫它哈尔滨红肠。松花江水培育出优质的红肠原料,使传统的烤、煮、熏等欧式加工制作方法如虎添翼。哈尔滨红肠一经推出,不仅被侨民称赞口味地道,也赢得了当地人的喜爱,成为名噪一时的畅销产品。此后,几经风雨的秋林灌肠庄随着秋林洋行先后被英国汇丰银行日本伪满中央银行接管,并最终于1945年由前苏联政府接收;1953年10月前苏联政府决定将部分工业项目无偿移交中国经营,“中国国营秋林公司”正式成立。但遗憾的是到了1957年,因诸多原因,原秋林公司的一些产品的生产陆续断档关门停产,这其中就有秋林里道斯红肠加工厂。从1957年至1997年,曾在哈尔滨风靡一时的“里道斯红肠”退出哈尔滨市场,整整消失了40年,但许多老哈尔滨人并没有忘记“里道斯”。

 

品牌重生

1993年,当了10年党支部书记兼副厂长的仲兆敏临危受命出任秋林糖果厂(秋林里道斯的前身)第四任厂长,成为秋林里道斯首位女掌门当时工厂主要生产酒糖、大虾糖和冰淇淋饮料等产品。由于没资金进行设备更新改造,进入90年代后,企业生产经营就开始走下坡路。到了1996年,工厂面临倒闭的危险,靠举债维持经营。那时,最急的是厂长仲兆敏。她四处找门路,找项目谈合作,也没有找到能救活企业的“良药”。坚信“爱拼才会赢”的仲兆敏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吓倒,一个大胆的思路在仲兆敏脑海里形成,她把振兴企业希望寄托在叫醒已经了沉睡40年的——里道斯红肠。。她认为,里道斯红肠是哈尔滨历史上最具影响的知名品牌,不能让这个价值极高的无形资产再睡大觉了。

仲兆敏顶着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带领全厂职工开始了恢复“里道斯”生产的万里“长征”。她把自己关进哈尔滨档案馆,查阅秋林“里道斯”的历史资料;以小学生的身份,走访哈市肉灌制品行业的老技师;先后6次邀请“老秋林”帮助回忆整理当年的配方和工艺;30多次与技术人员研究探讨如何能在保持里道斯传统制作技法和风味的基础上,创新产品生产工艺,确保其原汁原味。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斗,近百次的试制,终于从失败走向了成功,一炮打响。

当年吃“里道斯”长大的哈尔滨人逐渐变老,而“里道斯”的味道记忆以及它的故事,却随着岁月的流逝在人们心目中变得更加醇芳、绵长。40年后的1997年国庆节期间,秋林商场的柜台上出现了一种叫“立多夫斯”的红肠,带着久违的浓浓酱香,闪亮登场,回到了哈尔滨人的餐桌,并立刻引发了哈尔滨人阵阵抢购狂潮。很多人为了买这种红肠不惜在商场开门前排队等候,更多的人由于买不到而懊悔不已。让“立多夫斯”红肠在激烈竞争中如此抢眼的原因只有一个:“立多夫斯”就是当年的“里道斯”。

 

名至实归

1997年9月底,工厂正式恢复生产里道斯红肠后,厂办主任去工商部门注册商标,在市工商局却听到了一个坏消息:“里道斯”商标早在1993年就被丹东一商家注册了,注册期为10年。消息传回厂里,全厂干部职工为之震惊和心痛,哈尔滨这块金字招牌就这样被人抢走了。血的教训,大大增强了厂领导的商标意识,那一年,企业一下子在市工商局注册了“秋林”、“立多夫斯”红肠和“义吉棒斯”火腿等5个商标,选用“立多夫斯”红肠名子主要是因为它与“里道斯”音译相近。

谈起秋林里道斯人将商标注册回来那段经历,仲兆敏厂长十分动情。她说,“里道斯”商标被人抢注就像在我们的心上挖掉一块肉那样的痛,从1997年到2003年这6年间,我们一直关注丹东商家的举动,卧薪尝胆,准备着抢回“里道斯”商标。然而,越逼近注册商标的期限,大家的心越紧张,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就怕对方继续注用。因为国家规定,原商标注册人在商标注册期满后的一个月不再注册,才能视为放弃。当我们关注的丹东商家再注册期到了最后一天的时候仍然没有动作时,所有厂领导都彻夜未眠,在忐忑、焦虑、兴奋中盼着天亮。第二天早上8时刚过,厂办主任第一个迈进了市工商局的大门,在第一时间办完了“里道斯”的注册手续。此时,在厂里,全厂职工都在等待着电话那头传回来的好消息。“接到厂办主任成功注册的电话,我泪如雨下。瞬间,好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到全厂每一个角落,全厂沸腾了,职工们欢呼雀跃,许多老秋林人流下了激动的热泪,终于盼到了这一天。”  

2003年‘里道斯’就像个远游他乡的孩子又重新回到了母亲的怀抱,越长越茁壮。

 

蓬勃发展

    秋林里道斯人坚信,只有传承“工匠精神”才能造就百年品牌。在秋林里道斯重振往日雄风的同时,仲兆敏也给公司员工立下了这样一条原则:所有的员工“谁都不能拿产品质量开玩笑,秋林里道斯必须对消费者负责”,这成为了秋林里道斯的高压线和不可逾越的红线。恢复生产以来,秋林里道斯在生产制作方式上沿用百年前的俄式传统工艺,选用优质冷却排酸猪、牛肉为原料,坚持不合格的原材料不入场;经过25道工序,硬杂木两次烤制而成;在生产流程中引入了先进的品质及卫生管理制度,在25道工序中各个“关键控制点”监督管控,坚持不合格产品不出厂。这种制度与标准投入了大量的成本,但对于秋林里道斯而言这是产品的根基,也是一家老字号的命脉所在。凭借着仲兆敏和一代秋林里道斯人的干劲儿,当年濒临倒闭的小厂,发展到现在36万平方米四大厂区一中心和几十条现代化的生产线生产格局从最初的几十家门店,发展到现在产品连锁店500余家和遍布全国各地的近万家终端店,成为黑龙江省“肉灌制品”食品工业和“发酵饮料”行业的龙头企业和红肠相关标准制定者。企业先后获得“中华老字号”、“中国驰名商标”、“中国肉类食品行业强势企业”和“首届黑龙江省人民政府质量奖提名奖”等荣誉称号;“秋林里道斯”红肠技艺、“秋林糖果”和“格瓦斯饮品”先后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拥抱创新

    在生产创新方面,秋林里道斯实施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先后与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等高校及研究所合作,设立联合工程技术中心,拥有博士生在内的专、兼职人员50余人;2016年受哈尔滨市科学技术局委托,承接市级重大攻关科技项目任务,具体实施《里道斯低硝ESL系列产品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该项目采用的低硝工艺流程是传统肉灌制品向生物工程技术的转型,是传统副食产业的一次历史性的突破,将有力地推动整个食品产业变革;秋林格瓦斯的“黑龙江省科技高浓稀释化生产技术”成果鉴定、荣获哈尔滨市科技进步奖。一系列的产品提升了企业产品的高附加值和产品档次,也为人民的健康事业贡献力量。

在产品研发方面,秋林里道斯将自己产品品类从原有的三大系列几十个产品,增加到目前包含肉灌制品、熏酱制品、格瓦斯饮料、糖果、面包等五大系列100多个品种,并针对90后、00后消费者口味和需求的改变,不断提高产品的营养性、丰富性和附加值。品类的丰富延展了消费者的边界,现在的秋林里道斯,老少皆宜,并化身成为城市名片,走向全国市场,乃至全球。国外顶级媒体CNN曾盛赞道:“比美国热狗有嚼劲,比英国香肠有滋味”。

在品牌建设上,秋林里道斯积极拥抱“互联网+”时代,通过一系列花式营销俘获了年轻人的心。与京东、天猫等电商合作开辟新疆域,利用O2O的线上销售、线下体验模型,有力的提高产品的销售额、市场占有率、加强消费者对品牌的心理认知,2017、2018年连续两年在双11活动当天突破销售额1000万元大关。同时,引入全球顶尖管理咨询公司对公司进行整体战略规划及会员互动营销系统搭建,利用互联网覆盖传统渠道未能涉及的区域,实现品牌知名度半径的扩张。

一根红肠,百年如一。对于哈尔滨人来说,它是凛冬腊月中央大街上的那列冰雕火车,是他乡亲友归途行李中夹带的伴手特产,是陪伴了哈尔滨人一辈子的老邻居;对于中国来说,秋林里道斯不单是一个品牌,它是百年历史和民族自信在舌尖上的表达起源于哈尔滨,但它属于全体中国人。面对食品行业的机遇与挑战,秋林里道斯将继续坚守传统、锐意创新,在“变”与“不变”的博弈中续写老字号的传奇之路。

 

2020年10月28日 14:33
浏览量:0